作者:刘乃勋(牛奶)
资料提供:刘乃勋/2003年6月
世上当然有能"左手划方,右手划圆"的人物,但如老顽童周伯通之流,终是少数。一般平常人专心做一件事,还不一定能做好,更不用说同时处理多种状况了。
但话说回来,除了多数高级人物(或有权,或有势,或有钱)以外,哪一个不是杂务缠身,时间少而事情多,好象时间永远不够用似的。更要命的,有时诸事接踵而来,又不得不同时办理。虽然全力以赴,仍然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产生错误。
要突破困境,事前必须要把问题精简,再来创建处理程序,当然,还要保留适度的弹性。这样才能把纷乱的环境,转变为单纯的场合排场。
攀岩前,思前想后;攀岩中,手忙脚乱;攀岩后,不加检讨,不乱才怪。反之,攀岩准备如家常便饭,攀岩动作干净利落,乐成与否皆客气讨教,当然可以精益求精。不过,若无论成败,皆能淡然一笑,才是「无心」的最高境界。
以下要讨论的,是如何由「清心」与「用心」的训练,进而转为「专心」与「无心」的地步。
认清真正的需要,创建属于自己的攀岩形态,不用经常跟别人比个你高我低。详细的方法已曾提及,在此不再重复(详见攀岩之道第二回了解自己的心意,及第七回本性毕露)
在不同的攀岩形态中,都要面对种种随时产生的形状。若就外来的干扰而言,最单纯的当然是几公尺高的抱石,最复杂的莫过于几百米的大峭壁攀岩。若计较内在的影响,当然以上方确保为最少,攀岩公开比赛为最多。现就以上的观点,列表如下:
注:表中各项均为累加的,后者包含前者(比赛除外)。
必须具备的最低能力,可以由基础训练获得。如:体能、攀岩动作技巧、装备的使用方法等。
正确方法
对初学者而言,除了用教练所教的方法外,别无选择。但打好了基础之后,就不能再闭门造车,独学一家。最好各门各派,都有所认识,并结交各路英雄好汉,互相切磋,才能集各家所长,弃各家所短。(注:凡能成一家一派者,其各部分的理论,必一脉相承,圆融无碍。但凡有所长,必有所短;故弃其所短,则不能尽得其所长。)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(注:还要不时修改),就可开始修练了。
勤加修练
大部分修练的方法都很简单,只需能持之以恒就行了。问题就在一个「恒」字,很多人就是做不到。这跟意志力的强弱,其实关系不大,而是由于所订的外在目标,与真正内在的需要,有了差距。(请参考第三回中的「三.修心」)。若不加以调整,则经常在做与不做之间挣扎,是无法避免的。
生活即训练,训练即生活。当根据内涵所需,决定了外在的训练后(如:体能训练、技巧训练、柔软训练等),就要想办法把训练融入生活中,成为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。如果不能融入生活,就很容易中断,而变为时停时做。停下来大概是由于忘了或心境的不稳定,那训练结果当然会打折扣。但是,停了一阵子,突然又会变得十分积极,为了原来所订的目标加紧努力,甚至超过原订的进度,而仍然对自己充满了自信,觉得一定能补回来;但是得到的,却是不易复原的运动损伤。然后,再次堕入高潮。若让它反复举行,而不求改进的话,那你的攀岩生命,绝不恒久。(注:每个人的生命力,都有起有伏,如何能掌握起伏的周期,善加利用,而不被控制,在第三回「运气发功」谈过,当前在第七回「天性毕露」中,会再加以详述)
譬如想增加柔软度,就要先想好究竟要多柔软就够了?要达到目的,每周至少做几次?总共要做几个月?其次,再评估什么时候做,才不会被干扰(拉伸动作最好能一个人静下心来做,结果才会好;体能却在有伴的环境下,进步最大)。每天下班到活动场?每天睡前?还是每天半晚吃饭前?最好找每天都会去的,一样的地方,一样的时间,才不易中断。
发生与否,不是攀岩者所能控制的。有形的影响,可利用熟练的技术,事先防范;或发生后,顿时排除。必须从实际攀岩学习。一样平常人以先锋攀岩时,如何架好岩楔的干扰为最多。除了对岩楔作彻底的了解,加上经常实际应用外,别无他法。
因人而异,只有自己才能了解与化解。
恐高与群众压力
事实上,很少人不恐高的,包括常攀大峭壁的人。你看他不怕,其实他怕得要命。只是怕归怕,攀归攀,丝毫不影响攀岩的本领,反而因此越发小心。方法无它,就是经常在高处。同样地,经常在大家面前攀,习惯给别人看,就不会想人家怎样看你。
陌生感
攀熟悉的路线才有安全感,但攀新路线才有创造力。
新路线才能加强攀岩本领,使我们想法灵活,技巧富于变化。怕生是很正常的,只需能勇于面对,很快你会发明,其实没有那么可怕,甚至会变成不攀新路线,便索然无味。
存亡体验
在台湾攀大峭壁不好玩,也不鼓励大家去做,由于非常危险。在攀岩危石重重的平地峭壁时候,你必须面对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,必须冷静正确的处理,任何一个闪失,都足以致命。但如果你能屡次在大峭壁的洗礼后,仍然存在的话(就是还没去世),那你对生命的价值,一定有更深的认识。同样,在预知自己要坠落前的短暂时间里,也多少能有所体会。
输赢得失
群众所以会对你产生压力,部分缘故是不习惯,但也可能是得失心太重。放开输赢得失谈何容易,通常它跟上了你之后,就是一生一世;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后胜利,只是觉得的满足,除非你能自我觉醒;否则,只好终生追遂。
开始的阶段,我们不谈根除,只求忘记。如果能暂时拋开输赢得失的念头,同心专心一意在目前所面对的情境,全神灌注于下一个攀岩动作,仍然可以在此时此刻,发挥出真正的力量。
要达到以意驭气,自由流转的地步,除了要根基深厚以外(即基本本领够,用心程度足),尚需假以时日,潜心修练六神气功。所谓六神,即:提神、入神、忘神、再入神、全神、回神。欲明六神之大要,请看第六回:心无二用(下)